海南800多家石材企業要建“航母”團隊
海南是石材生產消費的大省,隨著城市發展空間的不斷拓展,全省對于建筑石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。然而,石材企業良莠不齊,低價惡意競爭等現象影響了行業的規范有序發展。2015年1月17日海南省石材開采工藝行業協會成立,800多家從事石材生產、加工、經營、銷售及服務的石材企業將整合資源,“抱團”發展。
海南石材資源儲量豐富,點多、面廣、儲量大。據預測,海南石材礦產資源儲量達到上百億立方米,發展前景廣闊,被譽為“石材寶庫”,一年開采量約45萬立方左右。
近年來,海南石材產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、石材開采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,品牌檔次也在穩步提高。特別是近幾年,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批準后,海南石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,吸引了更多的石材企業前來海南“淘金”。目前我省有大大小小的石材企業800多家,其中海口占到一半,達到400多家。但是長期以來,這些企業各自為政,重復投資,資源不能共享,嚴重制約了海南石材開采業的發展。加上人才短缺、工藝落后成發展的短板項目,成為制約海南石材產業發展的瓶頸。
“海南水運十分方便。目前,全國只有廣東、福建各有1個大規模的集散地,而海南島具備得天獨厚的航運優勢,價格便宜,又具有原料進口優勢,完全可以成為比廣東、福建更具優勢的全國石材集散地。”省石材開采工藝協會秘書長阮紹根說,隨著石材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,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,成立協會,抱團取暖,成為主要趨勢之一。近年來發展火熱的海南房地產市場,帶動了海南石材開采工藝業的發展。然而尷尬的是,目前海南石材市場年營業額達40億元,六成被島外大企業、大供應商瓜分。
省石材開采工藝協會會長呂振明說:“受限于本島資源,本土建材單一,當前石材市場存在的‘重材輕藝’現象。”近年來,由于石材市場的火熱,我省石材企業數量顯著增加,其中不少“學藝不精”的企業的入市,不僅加大了石材的材耗比,而且造成了石材資源的過度消耗。此外,雖然海南有很多礦產資源,但仍然擺脫不了完全靠島外市場供應的局面。主要問題是,品質不夠高檔,一些產品星級酒店用不了,只能用于市政人行道和廣場馬路上。針對這種情況,新成立的石材開采工藝協會將組成聯合體,讓昔日各自為政的分散的小企業在協會的領導下,組建“航母”團隊,集中人脈資源和資金優勢,到內地大礦山,集采購、加工、銷售一條龍,不僅量可以自己控制,不受制于人,還能減少成本,增加收入。
省石材開采工藝協會常務副會長聶曉暉介紹說,文昌、萬寧、瓊海等市縣,雖然經濟總量趕不上海口、三亞,但未來發展潛力很大。尤其是文昌,具有地域優勢,交通發達,資源豐富,又加上是僑鄉,民間經濟十分活躍。他對市縣石材開采工藝業信心滿滿,認為未來很有發展潛力。
海南石材開采產業未來如何發展?阮紹根建議,必須加快科技興石的思路,要清楚石材產品絕不只是以體積、規格、尺寸論價差,更要以科技含量所帶來的附加值分高下。要通過協會的平臺,讓產品與產品之間更多地借助于品牌識別,進行差異化競爭。
呂振明認為,鼓勵有實力的石材企業到內地、到境外進行礦山開采,建立原料基地,并逐步組建一批上規模的礦山開發集團股份公司,積極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構建原材料供應和配置網絡。促進石材業深加工、高效益、低消耗。積極引導企業進一步細分國內石材業的市場結構,有針對性地“走出去”參與競爭。為打造一流水準的石材大企業、大集團奠定長久根基。